搜寻主题: 2010.03 改版 2011.02.17 点阅归零  
联合新闻 台北市
我的所有发表
查无发表资料!!
最 新 发 表
 怎样拍餐桌上的美食
 影像後制与萤目校色
 香港-珠江客运
 红酒-标错价?
 剃光头
 比利时火车站Vs旅
 龙年龙相摄影特展
 巴黎北站及卢堡火前
 中华电信国际漫游费
 义大利最火红的内衣
我 的 热 门 指 数
联合新闻网:台北市
加入日期:2008.09.25
会员编号:1232
生活相簿:2
各地美食:0
正妹型男:0
摄影比赛:0
线上展览:0
文章发表:0
回应主题:12
人气总数:2937
我 的 最 新 回 应
查无回应资料!!
我 的 好 友
我 的 粉 丝
asdsdf
JCfUZQsq
GRLpGpAG

 
 类别:旅游见闻 2016/07/05 11:21  
中横血泪开山 比打仗

中横血泪开山 比打仗还恐怖    【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】

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、林巧琏、魏妤庭、李曜丞、徐庭扬、段鸿裕╱中横报导

前言

中横公路一甲子了,它不只是条徜徉山林间的公路,更刻划跨越世代人们的生活记忆,滋味如人生,既苦辣又酸甜,各人品尝不同,你是滋味已尽?回味犹存?抑徒留悬念,心想着:下一甲子的中横又是何种人生?

「那段日子,比当兵苦、比战争可怕,战场上看得到敌人,但开山凿壁,不知道石头什麽时候滚落」,一次爆炸就死了十多个夥伴,回忆六十年前参与中横工程的场景,望着右手肘上曾经皮开肉绽的伤疤,老荣民李宪林虽说那是光荣印记,却忍不住红了眼。

高龄九十一岁的李宪林回忆当年在山上开路,生活十分辛苦,当时早上六点上工,晚上六点下工回工寮,没有电灯,点蜡烛照明,晚餐过後就准备上床,收讯断断续续的收音机是唯一娱乐。

他提到,有一年过年,跑到谷关背米背菜,来回两天一夜,回到工寮有些食材已发霉发臭,还是拿来吃。


▲ 2008.06.27
▲ 2008.06.27
▲ 2008.06.27

出生河南农村的他,十六岁被抓去当兵,他形容「没有训练就直接打仗」。民国三十八年随军队撤退至厦门、金门再到台湾,民国四十五年,参与开辟中横,少尉军官退役的他,是带卅余人工班的分队长,当时开凿设备不先进,面对宏伟坚硬山脉、险绝难测峡谷,只有简单凿子、铁锤,不能用炸药炸就尽量挖,大石头用铁棍撬,往河里翻,没有机具,只能靠人工,搬运也是用人力,日以继夜,任务艰钜,「每个人双手长满厚茧」。

李宪林提到,他负责东势到谷关间的天冷路段,那一处石头很容易塌下来,炸药一炸,石头把河给填满,河水上涨,若不及时逃离,一定没命。

「两次走山都躲过,我的分队算平安」李宪林说,有一回走山前,惊觉不对劲,要同伴快逃;有一次走山是下工後五分钟,命大逃过两劫。别的连队就没那麽幸运,因炸药知识不足,很多同伴牺牲,甚至整个分队十多人一起炸死。

「常听到某某人走了」李宪林说,施工期间常听到同伴伤亡噩耗,体会到「要活在当下」,不知道哪天轮到自己丢命,因此一拿到工资就下山犒赏自己,当时公务员一个月薪水一千多元,他十天就能赚到,钱是用命换来的。

之後,李宪林又参与北横、南横,他说,中横难度、挑战最高,即使过了一甲子,血泪过往仍烙印在脑海,「很光荣,这条路是国际有名的,证明有心就有力!」

花莲太鲁阁附近的燕子口对多数游客而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点,但对高龄九十岁的筑路人郑常凯而言,却是「连走路都会怕的惊险路段」。

郑常凯开路半年,当时大雨造成山区落石松动,「我在洛韶被滚落的石块压倒,眼睁睁看着落石滑至深不见底的深渊。」他幸运地被同伴救起,在医院住了八个月,捡回一命。如今他漫步在岩壁旁,伸手触摸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峭壁,时光彷佛冻结在六十年前。

【2016-07-01/联合报/A4版/中横一甲子昔日血与泪】


两代情
 异乡英雄 和兄弟葬台湾
      【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】

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、林巧琏、魏妤庭、李曜丞、徐庭扬、段鸿裕╱中横报导

福寿山农场有个历史老名字「梨山荣民农场」,民国四十六年六月一日成立,安置了一百名筑路荣民。农场场员高朱强森跟梨山守望相助队员刘添成都是筑路人二代,对他们来说,爸爸筑路的故事,编织成童年回忆中最重要的一环。

回想童年,他们俩都提到奔驰中横沿途的「金马号」长途客运,那些伯伯们口沫横飞的回忆。刘添成说,每次上车就有听不完的故事,随着车窗外的景象变幻,车上的筑路人们你一言我一语:「这里这里我凿的!」

当然,也不全是快乐的事,有时经过某些路段,众人鸦雀无声,那可能是兄弟丧命的路段。

刘添成的爸爸吴春利是民国五年出生的,小时候在福建赶牛赶到一半,就被国军抓上船,一路到了台湾。当时加入中横开发到了梨山,在刘添成记忆中,「爸爸回家总带着大伤小伤,手臂也曾被炸药炸伤。」中横沿路多岩石峭壁,而用木栈道架起的临时便道非常狭小,荣民们只能以徒手方式开凿,刘添成至今仍留着父亲筑路时用的十字镐,「爸爸的一生都跟中横有关,也在梨山安身立命,舍不得丢啊。」

刘添成纪念父亲的方式是继续守护这个山林,他加入梨山守望相助队,常开着车巡视社区,也接送紧急需要就医的长辈。

高朱强森今年刚满五十岁,现在在爸爸朱发庆最爱的福寿山农场工作。

朱发庆生前告诉子女,「别把我送回山东了,我要葬在台湾,这里是我的家。」在杨梅公墓里,一旁就是他筑路时的好朋友。高朱强森还在找山上适合长眠之处,希望完成爸爸想葬在梨山的心愿。

 

【2016-07-01/联合报/A4版/中横一甲子昔日血与泪】


揪感心
 情同家人 小蒋甘苦与共
          【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】

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、林巧琏、魏妤庭、李曜丞、徐庭扬、段鸿裕╱中横报导

「蒋经国的手很软、很有肉」,今年八十三岁的工程师苏鹤寿摸摸自己的手,遥想当年在中横与时任退辅会主委蒋经国碰面的情况。他记得很清楚,蒋经国视察中横六次,与荣民同吃同坐,穿越中横山林,到各处精神喊话。

工程师赵世治对蒋经国亲民印象最深刻,蒋经国曾对大家说,「如果还有一点饭,就是有饭大家吃。」当时马上有人问,那如果只剩两口饭呢?蒋经国则说,「只剩两口饭就你先吃饱,我再想办法。」

「小蒋是随和的长官!」筑路分队长李宪林指出,蒋经国时任退辅会主委,他常常上山探班打气,也陪着在工寮吃饭。当时路况不稳,一下雨就山崩,小蒋甘愿用走的到达目的地。

民国四十九年中横通车,蒋经国将花莲段开路荣民就近安置在花莲秀林乡西宝地区,成立「西宝农场」拓垦。

蒋经国对荣民感情很深,都叫得出西宝地区荣民的名字,也常来探视,情同家人;他还为当地子女设小学,解决就学困扰。 【2016-07-01/联合报/A4版/中横一甲子昔日血与泪】
 


西宝荣民 小蒋挂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记者段鸿裕╱花莲报导】

西宝,因开辟中横公路而生,也是故总统蒋经国最挂念的荣民弟兄安置地;60年来,西宝地区的居民与蒋经国的情谊,依然深深牵系。

民国49年,中横通车,当时的退辅会主委蒋经国将开路的荣民安置在西宝地区,成立「西宝农场」拓垦山林;蒋经国对荣民感情很深,都叫得出西宝地区荣民的名字,常在视察中横、花莲时到西宝探视荣民,情同家人。

「蒋经国抱过我哥哥,每次来西宝,都会指着我的父亲叫他的名字『程家金』。」谈起蒋经国,西宝的第二代程瀚好像在缅怀家中令人尊敬的老长辈。他父亲程家金於民国52年娶了阿美族姑娘黄瑞凤,他两岁时,随父母由竹村梅园搬到西宝定居。

民国77年蒋经国过世,程家金非常难过,他要程瀚在一张印有蒋经国黑白照片的报纸空白处写下「一生之中最敬重长官 领导者」。程瀚说,「父亲就好像『精神支柱不见了』的感觉。」西宝地区也弥漫浓浓的哀伤。 【2016-07-01/联合晚报/A5版/焦点】


筑路人 谱写传奇
 荣民开山 岂能归功日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】

记者林新辉、林文义、王慧瑛、林巧琏、魏妤庭、李曜丞、徐庭扬、段鸿裕╱中横报导

网路上有极少数人热议中横是日本人盖的,还有一段花莲太鲁阁行驶汽车影片。记录中横公路开发史「天命行脚」一书的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兼任教授李瑞宗说,许多路都是建在前人基础上,代代修筑而成,但从谷关到天祥这最艰辛的原始森林,是靠荣民流血流汗打出来的,不容否认。

日据时日本人为加强东西交通,计画开辟台中王田、南投埔里、雾社,经能高越岭道路达花莲铜门,但未动工即战败。当时太鲁阁峡口到现今慈母桥附近约廿公里公路,为日人依原民传统猎径拓宽改良。

今年八十八岁的前洛韶工务段段长于宝楞说,最危险路段是中横公路一百廿三公里处。这处山头长满千年红松,地形险峻,弟兄施工时绳子一头绑红松,一头绑身上,垂降到廿、卅公尺山谷中,身上带了引信、雷管、锤子,到一定高度後,用十字镐、铁锤,打炮眼埋炸药炸山。但强风吹来,施工中的荣民随风飘荡,绳子磨着磨着就断了,不少人因此坠谷。

八十三岁苏鹤寿,是台湾第一代专业筑路人。他想起与美国人合作往事,怀特顾问公司建议使用工具代替人力搬运,但一座机器比不上整队工人搬运速度,在各处长官催进度压力下,还是找荣民开凿。【2016-07-01/联合报/A4版/中横一甲子昔日血与泪】



 
留 言 回 应
目前无资料!!

 

我的档案中央气象局Yahoo奇摩Google中央气象台百度116赛鸽

手机版回首页Alexa│M-W 线上人数:306 今日人数:17720 浏览总数: 43184610
客服电话:04-2312 3331 客服传真:04-2312 9568 E-mail信箱 微信:Taiwan-116 LINE:116foto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116FOT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2010.6 改版